“赋权改革,让老师获得研发成果的部分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,如同拿到‘产权证’,既提高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,又让大家更专注于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新研究。”10月27日,提及近日银川市启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工作,银川科技学院教师魏金花深有感触。
“此次改革以‘赋权’为核心,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环节,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。”银川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试点单位可将非财政横向科研项目成果所有权赋予完成人(团队),形成“单位+团队”共同所有模式。借鉴“赋权+转让+约定收益”机制,科研人员最终可获得全部所有权,自主实施转化,双方按约定分担风险、共享收益。
据介绍,科研人员可申请不低于10年的成果使用权,通过提出申请、提交转化方案,独立或合作推进项目。若转化成效显著,单位可延长使用期限,确保成果持续服务产业需求。允许非财政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与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,形成的股份按比例奖励项目完成人,收益分配比例由试点单位与科研人员协商确定,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。同时,赋权改革鼓励对重大市场价值成果采取“先赋权后转化”模式,简化审批流程。在成果转让、许可或作价入股时,加大对科研团队的奖励力度,实现创新价值与团队收益同步提升。
银川市构建覆盖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支持体系,以“制度突破+生态构建”双轮驱动,释放创新主体活力。除了试点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,还培育建设概念验证、中试平台等成果转化关键载体,推动形成“以龙头企业为核心、高校院所为支撑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”的创新联合体,发展共性技术供给体系,降低中小企业转化成本,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洼地和区域科技创新高地。(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焦小飞)